由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牽頭,,會同海內外近百家教學、科研和典藏單位,,以及數百位專家學者和個人收藏者,,歷時四年編纂出版的《中國金石總錄》,12月11日正式對外發(fā)布,。這是一項全國古籍數字化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,,填補了我國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領域的空白。
"金石"指鐫刻于鐘鼎器和石質材料上的文字,�,!吨袊鹗備洝肥鞘状螌θ珖叵鲁鐾梁偷厣线z存金石文獻進行全面調查、系統(tǒng)整理,、全文數字化的一項世紀性文化工程,,全面收存了歷代出土秦漢以前鐘鼎文獻和清末以前出土、遺存歷代石刻文獻(含部分民國時期重要碑碣),,總量約30萬種,、40萬件�,!吨袊鹗備洝贩植�,、編、卷,、類四級,,設金、石,、其他三部,;"金部"又下設前期,、商周、秦漢三編,,"石部"下設碑碣,、摩崖、其他三編,。收存的每方金石均包括完整拓片,、按原拓行文格式錄入的全文和敘錄三部分,其中敘錄包括名稱,、朝代,、年號、材質,、形制,、行款、出土地(或遺存地),、出土時間以及收藏或保護單位等基本信息,�,!吨袊鹗備洝愤首創(chuàng)圖文同款格式,, 同時分置分類檢索、條目檢索,、全文檢索和高級檢索4項檢索功能,。
當天召開的《中國金石總錄》編纂工程學術研討會上,來自省內外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蘭州,,對這項重大成果進行了深入研討,。楊建新、趙逵夫,、張崇琛,、田澍、陳育寧等省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表示,,金石文獻以其真實性,、補遺性被尊為學術史上的"稀世之學",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鍥而不舍,,歷史性地整理出版了《中國金石總錄》,,填補了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領域的空白,不僅對歷史學,、文字學,、考古學、古文獻學,、文學,、宗教學,、民族學以及藝術領域等學科的研究和發(fā)展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,也將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、促進華夏文明傳承創(chuàng)新區(qū)建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。
(來源:《甘肅日報》 作者:施秀萍 2014年12月1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