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書出版需要學者型編輯
□明廷雄
何為學者型編輯,?學者型編輯是指既精通編輯業(yè)務又學有專長的編輯,。都說編輯是雜家,,但好的編輯絕不是簡單的雜家,,而是雜而專的學者型編輯。學者型編輯的“�,!敝饕憩F在兩個方面:一是編輯業(yè)務專,,會策劃、會改稿,,文字能力強,;二是通曉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,。在此基礎上,學者型編輯表現出不同于一般編輯的專業(yè)領域素養(yǎng)和特色,。
目前,,圖書出版細分市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編輯除需廣泛涉獵各領域的知識之外,,更需要有一個專攻的方向,。我們知道,一本書的受歡迎程度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,,除內容外,在形式和載體上也要吸引眼球,。但毋庸置疑,,圖書內容始終是一本書的核心價值之所在。讀者買書圖什么,?不就是要從閱讀中獲取知識,、享受快樂和陶冶情操嗎?而內容的好壞和深淺又由誰來把握,?由什么來決定,?除作者水平之外,編輯的業(yè)務素質和學問功底便是關鍵,,編輯做到了專,,圖書質量才能上得去�,?梢赃@么說,,不管時代如何變遷,決定圖書價值和效益的永遠是圖書的內容,,而有內涵的圖書需要專業(yè)知識,,雜而能專的學者型編輯是出版業(yè)發(fā)展的必然要求。
學者型編輯的優(yōu)勢主要體現在:一是有能力發(fā)現好作品,、打造好作品,;二是能更好地與專家型作者交流和溝通;三是在策劃選題時更懂得深度挖掘,,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,,出版更多真正有價值的圖書。不僅如此,,在之后的出版過程中,,學者型編輯還能駕輕就熟地幫助和指導作者完善作品、“拔高”作品,。學者型編輯對書稿的加工不會止于簡單的文字加工,,他不僅會從布局謀篇、標題設置、文字風格等方面對書稿進行改進,,更重要的是他懂得相關學科的專業(yè)知識,,能從專業(yè)的高度對作者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見。一個雜而不專的編輯,,很可能同好的書稿擦肩而過,,就算是僥幸拿到了一部這樣的書稿,因為缺乏專業(yè)知識,,又怎能把書稿改好,,并將其升華,讓作品以比較完美的方式同讀者見面,?
編輯的日常性工作是約稿,、組稿、改稿,,經常與作者打交道,。一個編輯如果難以與高層次的作者對話,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知識結構不專,,學問功底不扎實,。編輯做不到專,碰到層次高深的作者,,提出的問題會顯得淺顯幼稚,,讓作者驚訝,形成不了有效溝通與激情碰撞,。只有專,,擁有某一領域的專業(yè)知識,編輯才能與作者進行深度對話,,才能讓自己的溝通能力得到支持和發(fā)揮,,才能在與作者探討問題時不會南轅北轍、茫然無知,。否則,,哪個作者愿意把自己的心血之作拱手給你?更何況,,真正好的作者屬稀缺資源,,編輯們搶奪作者的大戰(zhàn)非常激烈。編輯精通某一學科,,又有研究和寫作的經歷,,才能理解高層次作者及其作品,從而尊敬和愛戴作者,。對作者的創(chuàng)作歷程感同身受,,才能更好地與作者進行對話和交流,,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服務。編輯的專,,讓編輯很容易與專家學者有共同語言,,從而擁有好作者,拿到好稿子,,做出好圖書,。
當然,成為學者型編輯雖非一日之功,,但有徑可尋,。一是堅守和拓展自己的專業(yè)。其實每個編輯都有自身的學科背景,,這也與出版社的出版范圍和優(yōu)勢相關,。二是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學科,不妨確定一個新的自己喜歡的方向堅持深度發(fā)展,,不停地學習、研究和總結,,最終自然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型編輯,。三是一定要學會寫作和勤于寫作,因為寫作是編輯學習,、思考和總結的一種特殊方式,,通過寫作可以對所學內容進行促進和檢驗,讓自己的研究得出結晶和碩果,。寫作是成為學者型編輯的一種最有效途徑,。
眼下,編輯們都在忙著完成經濟指標,,忙著賺錢,,編輯不做學問基本上已成了常態(tài),真正雜而又專的學者型編輯可謂少之又少,。但唯其少,,才更需要有意識地培養(yǎng),才更需要大力提倡,。因為這是出版業(yè)自身發(fā)展的切實需要,,是我國出版業(yè)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。
(來源:中國新聞出版網)
上篇:
下篇:
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聲明 | 意見反饋
甘肅文化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
地址:蘭州市曹家巷1號16樓 電話:0931-8430531 傳真:0931-8430531 電郵:press@gswenhua.cn 隴ICP備0800058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