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![]() |
作者:胡同慶,男,,四川省樂山市人,。《敦煌研究》資深編輯,,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,,已退休。主要研究方向為敦煌具象美學和古代社會生活史,。已出版《敦煌學入門》《甘肅考古文化叢書?佛教藝術》《品味敦煌》《解密敦煌》《魅力敦煌——從美學角度賞析敦煌藝術》《美麗敦煌》《敦煌壁畫中的養(yǎng)生》《敦煌文化(普及本)》《敦煌佛教石窟藝術圖像解析》《敦煌藝術中的人與自然》等22部著作,;另外發(fā)表《P.2824<三界九地之圖>內(nèi)容考證》《敦煌壁畫中的水井圖像考》《試探佛教的倫理思想》《論敦煌藝術的繼承與創(chuàng)新》等150多篇論文。另外還發(fā)表了不少詩歌,、游記和雜文,。
敦煌,,古時叫沙洲。這個稱呼很應景,,它的確就像一葉被擱淺在茫茫沙海上的扁舟,,等待被發(fā)現(xiàn)、被書寫,,期待一次非比尋常的遠航,。公元前121年,意氣風發(fā)的漢朝大將霍去病一路痛擊匈奴,,直到敦煌才勒住馬韁,。這是漢王朝全面反擊匈奴的標志,也是這片沙海綠洲傳奇航程的起點,。漢王朝設立了敦煌郡,,為絲綢之路提供穩(wěn)定補給。十年之后,,它被賦予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--盛大輝煌,,這就是敦煌。
提到敦煌,,我們必然會想到石窟,,尤其是莫高窟,735座洞窟,,2000余尊彩塑,,45000多平米壁畫。1600多年的歷史變遷和藝術積淀,。讓莫高窟有著"東方盧浮宮"之稱,。莫高窟,俗稱千佛洞,。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堅時期,,后歷經(jīng)北朝、隋朝,、唐朝,、五代十國、西夏,、元朝等歷代的興建,,形成巨大的規(guī)模,是世界上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最大,、內(nèi)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,。
眾所周知,莫高窟洞窟內(nèi)的主體是佛的塑像,,其次是兩側的弟子,、菩薩塑像,共同成為佛教徒頂禮膜拜的對象,。另外,,洞窟內(nèi)的壁畫屬其主要作用是用形象的圖畫向佛教徒宣傳、闡述佛教義理,,同時以強烈的裝飾性效果來感染信徒,。而壁畫中的主要人物,大多也是佛,、菩薩,、弟子畫像,即所謂尊像畫,。
由此可見,,從題材內(nèi)容來看,佛,、菩薩,、弟子像實際上是敦煌佛教石窟藝術中的靈魂,如果佛教石窟中沒有佛像或菩薩像,、弟子像,,這樣的石窟顯然就不能謂之佛教石窟或佛教石窟藝術了。
絕大部分佛,、菩薩,、弟子在當時都是確有其人,不管是作為創(chuàng)建者,、領導者的佛,,還是作為推廣者、組織骨干的菩薩,、弟子,,都是當時社會中有血有肉的人,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,,有著不同的社會經(jīng)歷,,有自己的思想和訴求。了解他們,,才可能真正對佛教文化有所了解,,也才可能真正對敦煌佛教石窟藝術有所了解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,諸佛,、菩薩、弟子都各司其職,,或各有自己的特色(神通),。如諸佛中,,釋迦牟尼佛主管現(xiàn)世對眾生的教化,藥師佛主管現(xiàn)世民生的病苦橫禍,,阿彌陀佛則主管接引念佛人往生"西方凈土",,即盡可能幫助人解脫臨終時對死亡的恐懼,未來佛彌勒則給人以希望,。諸菩薩中,,文殊菩薩專門職掌智德、證德,,普賢菩薩專門職掌理德,、行德;觀世音菩薩主要負責救眾生之急難和盡可能滿足世人之各種需求,;地藏菩薩的職能主要是超度亡魂,、解救墜落地獄的亡者并主持地獄審判;大勢至菩薩主要引導人一心念佛求生凈土,;維摩詰菩薩的職能主要是以一位在家的居士身份,,輔助釋迦佛教化民眾;另外還有供養(yǎng)菩薩,、引路菩薩等,,都各有自己的職責。佛陀的十大弟子中,,舍利弗智慧第一,、目犍連神通第一、摩訶迦葉頭陀第一,、阿那律天眼第一,、須菩提解空第一、富樓那說法第一,、迦旃延論義第一,、優(yōu)婆離持律第一、羅睺羅密行第一,、阿難陀多聞第一,,也各有其特長(神通)。
上篇:
下篇:
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聲明 | 意見反饋
Copyright © 甘肅文化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(wǎng)絡
地址:蘭州市曹家巷1號新聞出版大廈18樓 電話:0931-2131306,0931-2131307 電郵:[email protected] 隴ICP備19004266號
甘公網(wǎng)安備 62010202002998號